如何做賬齡分析表(如何做賬齡分析)

所以還是先說賬齡。

有人一提到賬齡,就想要模板和公式。

我從來沒有用過賬齡的模板,首先,我不相信公式,因為賬齡如果遇到特殊情況,公式是搞不定的。而我們發(fā)現(xiàn)問題的地方,就是這些特殊情況。

其實編賬齡,不是就弄一個賬齡就完了,而是去編的這個過程,你會發(fā)現(xiàn)很多問題。

比如我們編的時候,遇到過賬齡前后兩個周期不勾稽的情況,也遇到過多處記賬,是不是需要重分類,甚至有一些需要抵消。也遇到過入錯賬的情況。

你只有親自去編,你就對每一個重大的客戶或者供應商,腦子里有印象了。

我不明白為什么賬齡還要模板,我隨手就可以畫出很多種表格,都可以用來編賬齡,順便重分類。

你可以把一個公司多年的余額橫著排列,每一年余額中間列明發(fā)生額,就像所謂的模板一樣,這樣每一年的賬齡就可以看的很清楚。

你也可以不這樣合并排列,畢竟排列也需要花時間,就把每年的余額表導出來,一年一年的看過去,其實也很容易。


賬齡的意思,無非就是這個數(shù)字在賬上掛了多長時間。

既然是看這個數(shù)字在賬上掛了多長時間,那么方法無非就是個先進先出,先掛賬的,先消掉。

那既然是先進先出

如果期初余額為0,肯定就都是一年以內了,這樣一部分賬齡就直接編好了。通常我們編的時候,是從最后一年往前看,先看最后一年的。

如果期初不為0的,我們就要考慮發(fā)生額了。

比如應收類,如果只有借方有發(fā)生額,那么借方的發(fā)生額肯定是一年以內的了,期初的那個數(shù)字,必然是一年以上的。(比如我們是按年度來劃分賬齡的話)

如果只有貸方有發(fā)生額,那么就不存在一年以內的金額,必然是一年以上。

如果借貸方都有發(fā)生額,應收類我們先看貸方,因為先進先出嘛,先看看期初留下來的被沖掉了多少,如果貸方發(fā)生額大于期初余額,就證明期初的余額全被沖掉了,那就全部是一年以內了。

如果貸方金額小于期初余額,和之前一樣,沒沖掉的肯定是一年以上的,而借方發(fā)生額則是一年以內的。

如果沒有發(fā)生額的,那肯定都是一年以上的。

這樣excel篩選一下,最后一年就基本完成了,還剩下的就是一年以上的那部分,到底是多久。

然后再去上一年。

看上一年的時候,方式跟最后一年相同。

我們需要注意的,就是最后一年中,一年以上的,需要繼續(xù)在上一年的賬齡中觀察,如果上一年是一年以內的,最后一年就是1-2年,以此類推。如果上一年賬齡也是1年以上,那么最后一年必然是2年以上了。

因為這時候我們才看了兩年,我需要繼續(xù)往上看,再看到前三年,總之你想劃分幾年,就必須看幾年。


賬齡劃分很容易,基本篩選一下,很快就能分出來。

關鍵在于這個過程,有些重大的金額,重要的客商,你就知道他是在哪一年出的問題了。

比如我這個項目,突然一筆500萬的其他應收款,不知道是什么,通過分賬齡,你就發(fā)現(xiàn)原來這筆款是18年產生的,然后跟企業(yè)溝通的時候,連企業(yè)都想不起來了,我告訴他是18年的事情,去查18年的賬,看看這個到底是什么。

編賬齡的過程中,經常還會遇到重分類的問題,去年還是負數(shù),今年就變成數(shù)了。重分類很簡單,只要把負數(shù)拿到報表另一端就好了。但是這個過程中,你可以看到這個客戶的業(yè)務模式,為什么會出現(xiàn)兩邊負數(shù)的情況,與合同的付款約定一樣嘛,真實的情況是什么?

這時候就有針對性了,針對這個公司,我們看看的他的合同,有些確實約定了,比如預付款之類的。有些則是因為開票的問題導致的掛賬。有些則是會計的處理出現(xiàn)了問題。甚至還有很多掛錯帳的也有??傊畷蟹浅6嗟牟煌那闆r,如果你不注意,就錯過了。


工作看似簡單,但是所有的突破都是從這些簡單的工作中發(fā)現(xiàn)的突破口。

尤其是小朋友,不管做什么,一定要動手,動手動手。

只有動手,才能帶動動腦,只有動腦動手,才能發(fā)現(xiàn)問題,甚至恍然大悟,醍醐灌頂。

如果只是想靠模板完成工作,編出來的東西自己都不知道對與錯,自己也說不清楚,那就是浪費時間了。

雖然計提壞賬也不用賬齡分析法了,但是我們依然要考慮不同賬齡斷的損失率,曾經的賬齡分析法是直線法,隨著賬齡的增加,計提比率固定的增加。

而實際上,隨著賬齡的增加,壞賬損失率應該是成指數(shù)型上升的,并不是固定比率,而且與外部環(huán)境有關。

相關文章

18729020067
18729020067
已為您復制好微信號,點擊進入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