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算分析主要包括哪些內容

(一)核成本。從全成本口徑,運用科學合理可行的成本核算方法,對項目支出的歷史成本進行分析,摸清成本核算與分攤方法,分析影響成本的關鍵因素和成本變動趨勢。

(二)評績效。從投入成本、產出質量、效益效果三個維度,建立項目(政策)成本預算績效分析指標體系和標準體系,對項目(政策)進行成本效益分析,開展事前評估、事中監(jiān)控考核和事后績效評價(附件1)。

(三)出定額。通過標桿分析和趨勢分析,剔除歷史成本中不合理因素,進一步建立或優(yōu)化支出成本定額體系。

(四)調機制。結合成本定額和成本效益分析指標體系及分析結果,明確財政支出標準,建立合理有效的政策保障機制。

(五)促管理。對財政支出的規(guī)劃設計、組織安排、實施模式、職責分工、監(jiān)督管理等財政政策提出優(yōu)化建議。

二、主要方法

(一)成本效益分析法。成本效益分析是通過比較項目的全部成本和效益來分析項目價值的一種方法。該方法主要是結合預算支出確定的績效目標,提出若干實現該目標的方案,運用一定的技術方法,計算出每種方案的成本和收益,通過比較方法,選擇最小成本取得最大效益的實施方案。

(二)作業(yè)成本法。作業(yè)成本法是成本計算與成本管理的有機結合。作業(yè)成本計算法基于資源耗用的因果關系進行成本分配:根據作業(yè)活動耗用資源的情況,將資源耗費分配給作業(yè);再依照成本對象消耗作業(yè)的情況,把作業(yè)成本分配給成本對象。

(三)最低成本法。是指對預期效益不易計量的項目,通過綜合分析測算其最低實施成本,對項目進行分析。

(四)凈現值法。是指利用凈現金效益量的總現值與凈現金投資量算出凈現值,然后根據凈現值的大小來分析項目是否可行。凈現值越大,項目方案越好。

(五)比較法。是指通過對績效目標與預期實施效果、歷史情況、不同部門和地區(qū)同類預算支出(項目)安排的比較,對項目進行分析。

(六)因素分析法。是指通過綜合分析影響項目績效目標實現、實施效果的內外因素,對項目進行分析。

相關文章

18729020067
18729020067
已為您復制好微信號,點擊進入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