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息降準是什么意思?(降息降準是什么意思)
作為普通人我們也迷糊 ,央行有時候降準,有時候降息,看起來好像都是好消息,到底什么是降準?什么是降息?兩者之間又有何區(qū)別?
1、降息
降息是央行的貨幣政策之一,本質是為了引導金融機構降低社會融資成本,往往也是在經(jīng)濟形勢下行壓力較大的時候才會采取降息措施。全球的央行都是如此,比如去年3月份疫情在歐美蔓延,經(jīng)濟受到極大影響,美聯(lián)儲以及歐洲央行采取的措施之一就是降息,美聯(lián)儲直接將聯(lián)邦利率降低到零水平,這大大降低了企業(yè)融資成本,客觀上能夠促進經(jīng)濟的發(fā)展。
經(jīng)濟社會是需要資金流動的,但是資金是有成本,而衡量成本高低的指標就是“利率”,利率又分為三個層面,第一個是金融機構和央行之間融資的資金成本,這個利率是利率之母;其次是央行規(guī)定的金融機構對外貸款的基準利率;最后就是金融機構對外貸款的實際利率。
央行一般是通過降低金融機構和央行之間融資的利率以及貸款基準利率來引導降低金融機構對外貸款的實際利率。
利息降低了,那么企業(yè)或者個人貸款成本降低,這會增大貸款的沖動,比如2014年底開始央行開始了一系列降息的措施,5年期以上貸款基準利率從2014年的6.55%降低到2015年的4.9%,這是過去十年最大的一次降息,一年時間將5年期以上貸款基準利率降低了1.65個百分點。這次降息也直接助長了2015年那波股市牛市行情,以及2015年至2018年的房地產(chǎn)牛市行情。
然后就是2019年到2020年,央行經(jīng)過多次降息,將5年期以上貸款基準利率(lpr)從4.9%降低至4.65%,降低幅度為0.25個百分點。這次降息的幅度遠遠小于2015年那波,但是這并不意味著央行在貨幣政策上的幅度要小。那是因為2018年以來主要采取的貨幣政策工具是降準。
2、降準
如果說降息是降低資金的成本,那么降準就是直接增加資金的供給,降息和降準都是央行常用的貨幣政策工具,前者通過控制成本實現(xiàn)目的,后者是通過增加或降低供給來實現(xiàn)目的。
降準是如何控制資金供給的?
降準的全稱是降低存款準備金率,比如我們個人/企業(yè)將100元錢存到銀行,銀行理論上可以將這100元錢都貸出去,但是為了防止我們取現(xiàn)金,那么必然要留下一部分資金,比如留下10元,那么我們就能夠將90元放貸出去。那么這10元就是“存款準備金”,留下的資金的比率就是存款準備金率,在這個例子中就是10%,如果你留下20元,那么存款準備金率就是20%。
我們再將上面那個例子做另一個極端推演,也就是我將100元存到銀行之后,然后再全部到取出來,那么銀行就相當于沒有存款,是無法再次創(chuàng)造信用的,也無法實現(xiàn)貨幣擴張的,但是如果只是留下10元(存款準備金率為10%),那么還有90元可以貸款出去,然后獲得90元貸款的人再將90元存到銀行,90元的10%留下,81元貸款出去,這樣就是逐級等比例減少的過程,最終大概能夠產(chǎn)生900元的貸款??偣驳拇婵罹褪?000元。最終留下的錢的總和是100元。1000元存款=900元貸款+100元存款準備金;
存款準備金率越低,那么能夠產(chǎn)生的貸款就越多,比如這次將存款準備金率降低0.5個百分點至8.4%,相當于最開始的100元存款留下8.4元,將91.6元貸款出去,如此循環(huán)下去,最后能夠產(chǎn)生的存款總額為:100元/0.84%=1190元;產(chǎn)生的貸款為1090元。
3、降息和降準的區(qū)別
降息和降準的區(qū)別上文也基本說清楚了,一個是直接降低資金成本,一個是通過增加供應來降低成本,兩者的作用用一點的共通性,但是并不完全相同,具體使用的場景也不同,比如2015年那波主要就是降息,因為當時整個市場的資金成本比較高,所以降息效果更好。
而到2018年開始,降準更符合實際情況,因為流動性不足,而且當時存款準備金率非常高,銀行將如此多的錢留下來并不能產(chǎn)生經(jīng)濟效益,反而降低了資金使用效率,所以降準是更好的貨幣政策工具。